摘要:POLARDB是阿里云ApsaraDB数据库团队研发的基于云计算架构的下一代关系型数据库,其最大的特色是计算节点与存储节点分离,借助优秀的RDMA网络以及最新的块存储技术。POLARDB不但满足了公有云计算环境下用户业务快速弹性扩展的刚性需求,同时也满足了互联网环境下用户对数据库服务器高可用的需求。本文就带领大家了解什么是“云原生数据库”,云原生数据库的标准是什么,如何定义以及为何如此定义?为大家介绍下一代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的架构、产品设计、未来工作等内容。
以下内容根据演讲嘉宾视频分享以及PPT整理而成,。
演讲嘉宾简介:蔡松露(子嘉),阿里云云数据库总架构师,主要负责阿里云POLARDB、NoSQL技术以及阿里云数据库整体架构等工作。在搜索引擎、NoSQL数据库、分布式系统、操作系统内核等领域有深厚积累与丰富的经验。
本文主要内容有:
- 一、什么是云原生数据库
- 二、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架构实现
- 三、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产品设计
一、什么是云原生数据库
POLARDB是一个云原生数据库,关于云原生,演讲者团队在ICDE上做了相关阐述。本文通过视频整理,从架构和产品设计方面介绍POLARDB的架构和实现。
首先介绍实现云原生的门槛(PPT内容如下图所示),一个云原生的数据库必须拥有出色的性能,有上百万的QPS,规模很容易扩展到上百TB,同时在版本升级时尽量满足零宕机,最重要的一点是百分百兼容开源生态。门槛的定义,我们可以通过下面例子理解,一辆车可能有很拉风的外观,又有很快的速度,但是这辆车不能被直接称为跑车,也有可能是山寨车。也就是说以上的四点只是达到了云原生数据库的门槛值,还并不代表是这一个云原生的数据库。
下面介绍实现云原生的标准,首先我们看下图中所展示的,这些年数据库的演变。从数据库的规模来看,我们现如今处在一个数据爆炸的时代,从线性增长到如今指数级别的增长,数据库领域的核心理论也在发生变化,分布式系统领域中的CAP理论是指导我们设计系统的原则和基石,但是这个理论在最近几年也在发生改变,同时,最近也出现了很多的理论算法,例如paxos,raft等,如何应用这些算法到数据库架构的设计中是一个问题。另外,客户也在发生变化,以前的数据库客户来自于银行,政府或者全世界前500强企业,但现在的形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,现在数据库的主体变成了互联网+,IOT等公司。此外,基础设施也在发生变化,以前用的是IDC等,现在很多新兴的业务都往云上迁移,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一切都是在线的,包括用户与数据。
下图很好地展示了如今的数据爆炸形势。下图出自互联网女皇米克尔的互联网形势报告,通过报告,下图将互联网大概分为三个时代,第一是PC互联网时代,数据主要由PC产生;第二是移动互联网时代,数据产生自衣食住行,社交,工作等多个方面;第三是物联网时代,数据由传感器和终端设备产生,数据量从以前的线性增长变成了指数级别的增长。数据爆炸使得处理数据的成本越来越大,怎么采集数据,怎么存储数据,怎么搬运分析数据,都变得愈加复杂。操作数据的复杂性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,数据很难再被利用。但是,在这个新时代,数据像是石油,价值非常之大。
下图解释了CAP理论是怎么变化的。CAP中C代表一致性,A代表可用性,P代表分区容忍性,CAP的核心在于指出了当网络分区发生时,一致性和可用性是无法被完美地保证,无法同时被满足。C和A不是0和1的关系,而是99%和1%的关系,也就是说C和A不是互斥关系,它们是可以无限逼近的。在有些场景下,P问题和A问题可以建模成相同的问题,谷歌大神Jeff Dean有篇论文中对这个问题做了很好的阐述,他认为在某些场景下,P问题本质上就是A问题。P产生可能有两种情况,第一种,可能是网卡宕机了导致机器发生了网络分区,也可能是交换机挂掉导致一堆机器也挂了。网卡挂掉了,看上去像机器在系统中消失了,但本质上和宕机没有区别,因为宕机看上去也是机器突然消失了,所以在这种情况下,P问题就是A问题。第二种,机器的硬件不稳定,比如磁盘很卡导致响应请求很慢,这时候取决于怎么建模, P或A问题都可以解释。Paxos的核心在于每做一个决定时,多数派同意就行,可以容忍少数派不同意,所以Paxos对网络分区是有容忍性的,如果三个副本中的一个副本写的比较慢或者出现了问题,在Paxos下不会影响其他两个副本,仍然会正确返回结果。当发生大规模的宕机时,如果系统中使用Paxos利用拓扑容忍单个交换机挂掉的情况。如果多个交换机挂掉,甚至出现了3-4个网络分区,作为一个数据库,追求的是百分百的C,其次才是A。但是,时间上,多个交换机全部挂掉的几率非常小,相反,几台机器出问题的概率非常大,所以应该着重于解决常见问题,之后使得C和A无限逼近。
下面介绍客户发生的变化,如下图所示。客户对数据库的需求正不断演变,首先客户希望数据库更灵活,尤其对一些创业公司来说,机会是非常重要的,例如,当出现热点新闻,或者举办双十一的活动,公司很不希望数据库成为效率的瓶颈。此外,客户希望降低使用数据库的成本,也希望数据库更高效,能够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能力。同时,客户希望数据库更敏捷,假设一个公司在举办双十一活动时,系统挂1个小时或1分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,也就是说客户希望在有故障发生时,数据库是灵活的,自治的,能快速从从故障中恢复过来。总结一下,现阶段,客户对数据库的要求是,弹性,低成本,高性能,业务永续性。
在新时代,数据是实时在线产生,收集,清洗,存储,分析的(即Everything is Online),再实时的应用到算法训练模型上。在中国,大概有70%的新兴公司都遇到了数据化的挑战,数据化的挑战也影响到了客户的业务。如下图中列出了遇到的一些挑战,主要有高成本,能力不足(没有专业的工程师,无法实现数据的备份,数据挖掘等功能),数据孤岛化(数据散落在各个IDC或自建的机房中,没有被很好的利用),数据规模很大(难以存储,搬运,分析,利用)。
以上提到的挑战促使我们设计云原生的数据库,根据总结的挑战,得出了设计云原生数据库的标准,如下图所示。首先,云原生数据库必须是HTAP的,是一整套解决方案,不仅满足TP的需求也满足AP的需求,使得TP和AP不需要远程同步,再做数据的转换,数据之间没有延迟,同时,能用一份存储同时完成TP和AP,明显降低了用户的存储成本;另外,云原生数据库应是serverless的,可以将存储进行分级,将成本降到最低,并且在serverless下的升降配非常简单;最后,云原生数据库必须是智能化的,能提供一些SQL优化,索引等,能实时监控诊断,也能提供管理系统方便成本控制。
下面将详细介绍做HTAP的原因,如下图所示。首先,HTAP对于分析来说,不存在任何延迟,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业务是非常重要的,比如说实时反欺诈,过海关时需要调查的信息。同时,在架构中不需要同步,共用一份存储后,成本也会降低,不需要额外复制副本。AP和TP在计算层是被分开的,物理上完全隔离,可以在不同的维度扩展AP和TP,当AP的需求多,TP需求少时,可以扩展AP的结点,反之,扩展TP的结点,同时,AP也对TP不会造成干扰。
下面介绍实现Serverless的原因,如下图所示。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,一个是成本,客户只为使用或存储付费,而且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模型定制不同的存储级别,比如说冷存储或热存储。这使得用户的消费呈现阶梯性,不会出现很大的跃迁。用户在刚办网站,流量还很少时,这时候可以采用serverless架构,在存储层使用冷存储,虽然延迟可能会大一些,但这是最经济的做法。随着业务的扩大,也可以在计算层继续使用Serverless架构,在存储层将冷存储换成热存储,业务再次扩大时,可以在计算层加一些结点,这样很大的提高了灵活性。
下面介绍提供智能化的原因,如下图所示。很多创业公司一开始支出较少,各方面的人才配置并不会齐全,云原生数据库的智能化能够告诉这些创业公司,该如何应对遇到的一些问题。同时,系统需要告诉用户此时此刻全链路的状况,存在哪些问题,如何解决。有了这些功能之后,能帮助用户从小白成为数据库专家,分布式系统专家,财务安全专家。
二、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架构实现
下文从架构,产品设计与未来工作介绍POLARDB。下图展现了POLARDB的整体架构,蓝色的线代表数据流,红色的线为控制流。控制流主要负责POLARDB生命周期的管理,数据流展现数据在整个系统中流转的情况。在设计POLARDB时遵循以下四个原则,第一为存储计算分离,全用户态,零拷贝。在架构的存储层使用三副本,采用变种raft算法,允许乱序的提交确认和应用,乱序也会引入一些问题。在设计POLARDB时,大量采用新硬件,例如RDMA,3D XPOINT等。
下面介绍进行存储计算分离的原因,如下图所示,上面一层为计算层,下面一层为存储层,两层使用RDMA连接。在计算层有一个主结点负责读写请求,还有一些备结点,只负责接收读请求。存储计算分离的好处在于对一体化架构的数据库进行水平切分,相当于切成了两层,对于这两层以前必须使用相同的硬件,现在可以根据这两层不同的特点定制不同的硬件策略。例如,在计算层更关注CPU和内存,在存储层更关注I/O响应时间和I/O成本,所以分离之后,针对这两层做出的硬件差别是很大的,这种差别又会带来新的红利,这些红利又可以释放给用户,这就是有时候技术优秀,成本还低的原因。在计算层,计算不持有数据,很方便进行迁移,在存储层,从原来大一统的架构中拆分出来,可以针对存储(分布式文件系统)有自己的复制策略,高可用的策略。相较于以前大一统的架构设计,如果对存储做一些策略会干扰到计算,对计算做策略可能干扰到存储。存储分离出来后,很方便进行池化,池化的好处在于没有碎片,也不会有不均衡的情况出现。如果有不均衡,存储层可以自己进行迁移。存储计算分离也能方便实现serverless。
下图展示了全用户态的设计,有用户态的文件系统,有Libpfs(分布式文件系统),有本地类似于网关的polarswitch,有用户态的IO栈,用户态的网络。POLARDB性能的提升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全用户态和对新硬件的利用。消除进程切换,以及内存拷贝带来的收益非常大。
下图是对文件系统的详细解释,文件系统的特点是使用POSIX API,对DB层的侵入较小。同时,它是一个静态库,直接链接到数据库进程中。分布式系统的元数据是通过PAXOS进行同步的,带来的好处是,多台机器看到的是同一个目录,当用户去操作目录时,PAXOS可以在底部做一个串行,所以不会存在数据冲突的问题。在每个计算层的节点上,都会有对元数据的缓存,目的是做访问加速。
下图展示了ParallelRaft算法,乱序会让写入加速,带来接近翻倍的性能提升。
架构也用到了大量的新硬件,如下图所示,包括RDMA,3D XPOINT,演讲者团队正在研究的Open-Channel SSD。虽然SSD已经工业化很多年了,主流的存储都是SSD,但是目前对SSD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。因为SSD的软件和硬件并不是非常匹配,导致我们对SSD的使用存在浪费,浪费一方面来自性能以及寿命。Open-Channel SSD方式对IO性能和寿命的影响最终反映到成本上,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。
下图展现了POLARDB和MySQL的对比结果,读性能相较于MySQL提高了5-6倍,写性能提高了3倍左右。同时,性能也在不断提升。
三、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产品设计
接下来介绍一些产品设计的特点,主要从五个维度设计产品,如下图所示,首先是性能,应该很方便地就能扩展到上百万QPS,而且RT很低;存储可以很方便的扩展到100TB,也很方便的缩回来;弹性上,版本升级时,尽量做到零宕机,在存储层,计算层可以方便进行scale-up以及scale-out;目前100%能兼容MySQL5.6;在可用性方面,承诺99.95%的可用性,99.999%的可靠性。在数据安全方面,演讲者团队会做定时的snapshot,并实时上传到OSS,提供物理备份和逻辑备份。在可用性上,主结点和readonly结点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角色切换。
产品设计上是读写分离的,如下图所示,有一个结点是主结点接收读写请求,可以很方便地进行scale-up,其他结点都是只读结点,只读结点可以很方便的进行scale-out。读能力和只读结点的数量呈线性正比。
可扩展性方面,如下图所示,可以在计算层做scale-out和scale-up,从用户看来存储层是在做scale-up,但因为底层是分布式文件系统,当存储水位比较高时可以很方便的加入新的存储结点,所以本质上是scale-out。
在数据迁移方面,如下图所示,假设你是一个RDS的用户,通过备份到OSS,在POLARDB的实例里加载OSS上的备份的数据新生成POLARDB的实例,也可以通过DTS进行数据实时的迁移。在未来还可以提供一种方式,将POLARDB做成slave,直接挂到RDS的结点上,把数据实时的同步。如果用户使用的是第三方商用的数据库,因为DTS支持的数据库类型非常多,所以建议使用DTS。
在数据可靠性上,如下图所示,目前在官网上购买到的版本是在一个AZ里面的三副本。
未来工作中,在DB引擎层未来会提供多写的能力,而且数据库引擎层会引入新的组件例如CacheFusion,最大提升计算层的性能。未来会支持更多的数据库类型,在存储层会应用更多新的硬件,对某些IO进行加速,会用Open-Channel SSD对性能进一步提升,成本进一步降低。在扫描时,做计算下推,使回到计算层的数据尽量少。演讲者希望现有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和数据库联系的更紧密,能感知InnoDB的语义。
数十款阿里云产品限时折扣中,,领劵开始云上实践吧!
本文作者:nirvanalucky